2022年10月,范雄林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杂志发表题为“SARS-CoV-2 evolves to reduce but not abolish neutralizing action”的研究论文。SARS-CoV-2及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解封并回归疫情前常态。基于SARS-CoV-2原型株或其刺突蛋白研发了至少16种疫苗和9种单克隆抗体,紧急用于免疫接种或治疗。目前已经知晓中和抗体(nAbs)在防止SARS-CoV-2感染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SARS-CoV-2持续变异,相继产生了引起全球大流行的Alpha、Beta、Gamma、Delta 和 Omicron等关注的变异株(VOCs)。阐明病毒随大流行产生的这些VOCs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和病毒变异规律,对指导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范雄林教授团队自疫情以来,持续关注着SARS-CoV-2的变异及其对免疫力的逃逸能力。在论文中,首先构建了SARS-CoV-2原型株和不同VOCs变异株的基于慢病毒的假病毒以及过表达HACE2受体的HEK293细胞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和检测技术平台,并检测了对65例康复期和20例完成两剂灭活疫苗基础免疫程序的血清样本及4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即imdevimab、casirivimab、bamlanivimab和etesevimab,对假病毒的中和效力,以及假病毒对过表达HACE2受体的HEK293细胞系的感染能力。研究表明,随大流行新出现的VOCs,对细胞的感染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对接种疫苗以及感染SARS-CoV-2后产生的中和抗体以及治疗性抗体的逃逸能力不断增强。疫苗接种者血清和康复者血清对Delta和Omicron 变异株的中和活性下降尤为显著,与原型株比较,NT50分别下降了 2.7倍和15.7,以及2.28倍和3.71倍;Omicron完全抵抗4种抗体治疗方法。特别是发现Omicron的进化是在以前流行的变异株的逃逸突变突变基础上产生新突变来实现其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基于上述规律,可预测SARS-CoV-2仍将不断进化并突破由感染或疫苗接种建立的中和抗体免疫屏障。因此,持续性全球监测新的病毒变异株,早期诊断和隔离感染者,以及开发更有效的疫苗,是控制COVID-19持续大流行的重要措施。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600200)、广州实验室应急重点项目(EKPG21-30)、武汉市科技局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200206012218)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资助。博士研究生张岩砥、Jo-Lewis Banga Ndzouboukou和林小松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范雄林教授为通讯作者。